山東拓源環保科技有限公司
13863617028
咨詢熱線
作者: 發布日期:2021-04-15 19:46 人氣:
高密度沉淀是斜管沉淀池升級產品,主要特點是良好的機械混合、絮凝、澄清和gao效混合于一體,分離效率高,排泥含水率低,占地面積小,出水濁度低等優點。分為絮凝反應區、預沉13863617028
高密度沉淀是斜管沉淀池升級產品,主要特點是良好的機械混合、絮凝、澄清和gao效混合于一體,分離效率高,排泥含水率低,占地面積小,出水濁度低等優點。分為絮凝反應區、預沉濃縮區、斜管分離區、后混凝反應區。
主要設計參數:單池流量為1072 m³/h。單池總面積161m²,斜管面積100 m²,斜管上升流速11 m/h。后混凝混合反應室的有效容積為36 m³,接觸時間0.5min。
絮凝反應區由快速攪拌區和無攪拌區組成:快速攪拌區由可調速葉輪控制加藥后混合水的攪拌速度;無攪拌區可以促進礬花的增大,使礬花密實均勻。絮凝反應區中污水在助凝劑和回流污泥的作用下,形成高濃度的懸浮泥渣層來增加顆粒碰撞機會,有效吸附膠體、懸浮物、乳化油、COD及金屬離子等污染物。污泥回流,不僅可以節省藥劑投加量,而且可使反應區內的懸浮固體濃度維持在蕞佳水平,從而達到優化絮凝反應的目的。
絮凝反應后的污水進入面積較大的預沉濃縮區后,大部分固體懸浮物在該區沉淀并濃縮。部分污泥回流,剩余污泥被濃縮區底部的刮泥機刮入泥斗,由排泥泵送至泥處理系統進行脫水處理。每座池內均設有超聲波泥位計,通過污泥排放泵控制池內的污泥量。濃縮污泥的濃度約為100 g/l。
斜管分離區對水中的殘余礬花進一步去除,澄清水由集水槽收集后進入后混凝反應區,進一步反應并調整pH值后,輸送至V型濾池。投加后混凝劑的作用主要是增強濾池的過濾效果和延長過濾周期。為保證對剩余浮油的撇除,在預沉分離區設置了手動撇油器,撇除的浮油通過管道排至污泥泵房內設置的浮油池,經浮油泵定期外運。在后混凝反應區后設置一條DN600的外排管道,當回用水需求量小于供水量時,部分水達標外排。
斜管沉淀池是指在沉淀區內設有斜管的沉淀池。在平流式或豎流式沉淀池的沉淀區內利用傾斜的平行管或平行管道(有時可利用蜂窩填料)分割成一系列淺層沉淀層,被處理的和沉降的沉泥在各沉淀淺層中相互運動并分離。根據其相互運動方向分為逆(異)向流、同向流和逆向流三種不同分離方式。每兩塊平行斜板間(或平行管內)相當于一個很淺的沉淀池。
高密度沉淀池優點:
①利用了層流原理,提高了沉淀池的處理能力;
②縮短了顆粒沉降距離,從而縮短了沉淀時間;
③增加了沉淀池的沉淀面積,從而提高了處理效率。這種類型沉淀池的過流率可達36m3/(m2.h),比一般沉淀池的處理能力高出7-10倍,是一種新型gao效沉淀設備。并已定型用于生產實踐。
高密度沉淀池刮泥機:
(1) 污泥回流量的控制、導流筒內攪拌槳的攪拌速度的控制、混凝劑的選擇這幾個因素的選擇都會直接影響整個過程的沉淀效果。絮凝礬花慢速進入沉淀區,這個速度也會影響沉淀效果。(如果進入沉淀區的速度過快,之前形成的絮凝礬花可能被破壞)
(2) 根據該處理工藝機械設備多,能耗大,運行管理雜,施工難度也較大,投資總體較高的缺點,所以如果對于小規模(小于5萬噸)的市政污水廠,采用這種形式是否合適?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商榷。
高效沉淀池前端工藝為二沉池,出水進入反硝化深床濾池,該工藝段屬于深度處理單元。本構筑物的功能為:通過混合、沉淀等作用進一步去除水中的總磷及懸浮物。二沉池出水經中間提升泵房勢能增加后通過出水堰口進入高效沉淀池混合段,混合池共設兩格,每格設一臺攪拌機,污水在混合池與絮凝劑PAC經攪拌機混合后通過配水孔進入沉淀區,沉淀池采用斜管沉淀池的形式,共分兩座,每座沉淀池沉淀后的出水通過16個集水槽匯集到一個出水渠,再經出水管進入下一個工藝單元。沉淀污泥經排泥槽排入沉淀排泥池,一部分經剩余污泥泵排至污泥均質池,另一部分經回流污泥泵回流至混合池。